学部庄振华教授在《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上发表论文:谢林与黑格尔哲学路径平议——以后期论述为中心。
摘要:在西方特有的形式感驱动之下,各时代创制的一系列“形式-质料”二元架构规定着当时的生活方式与世界眼光,到了(广义)现代科学中更是形成一种无所不包、看似自足的理知世界。谢林洞察到理性只能把握可能性,理知世界只能涵盖先天必然性,因而传统形而上学作为纯粹唯理论哲学是达不到绝对本原以及由其造就的万物的个别性、现实性的,而绝对本原作为绝对现实性只能通过神话与启示(尤其是后者)来“叙述”。谢林对理知世界面临的危险的揭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然而从黑格尔《逻辑学》的角度看来,理知世界其实在每个层面都有突破自我封闭化的潜力,理知世界及其所体现的可理知的宇宙秩序本身就构成切合人类生活实情的另一种现实性,同样是不可忽视的神性存在。反观谢林式肯定哲学,它貌似还本原于本原,实质上有将绝对者的自由变相理性化并落入二元设定陷阱的危险。后人不宜对这两种哲学路径进行简单臧否,反而应当将其置于历史大背景之中如实看待,并尽可能地汲取其中的思想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