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部袁祖社教授在《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上发表论文:思想的品质、灵魂与境界:人类文明性价值涵化的时代性难题。
摘要:思想是无限的,“有思想”是人类足以自夸的荣耀,但是对宇宙、文化以及人生之本质思之不透、不深,思想同时又成为有限人生的巨大负累。对于人的生存来说,有文明史以来,有赖于人所创立的各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与精神科学门类之复杂、多样、丰富无比的理念、范式和逻辑,原本充满灵动、生气的思想本身遭遇多重编码,没有了多少独立的品质和自性。尽管形式上健全的“思想”一直希望和某种有可能改变、规制其逻辑的某种“非思想”的东西保持距离,但是非常遗憾,由于思想以外的力量非常强大,且具有足够的影响、左右甚或向思想深处渗透的优势和威力,思想实在招架不住,只好选择被动性服从。一如技术及其所导致的进步的逻辑,一如现代化、市场化社会的资本逻辑,一如欲望指导下人类对于财富的永无止境的追逐和占有一样。在上述情景面前,思想何其苍白、软弱和无力,思想围绕此一尴尬情景所展开的辩护,也被证明是一种没有多少启人心智的无聊、多余的事情。既有的思想理念以及作业方式,并没有给发明、创造思想的人带来多少可以夸耀的东西。有文明史以来,观念、思想、理论何其多,但是究竟哪种形态的思想真正合乎人性,坚定不移地呵护人性,其实是大可存疑的。